情系三尺讲台无悔青春选择
罗明,女,1984年4月出生,硕士研究生学历,副教授职称,现为经济与法学系教学副主任。2010年9月,她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,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,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,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。时光匆匆流逝,转眼间,她的教书生涯已近八年。八年的时间,她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,用真情和爱心培育着学生成长。
有人说:“用心灵赢得心灵,是教育的最高境界”。热爱本职工作,从个人喜欢的工作中感受快乐,分享成功是罗老师在平凡岗位上超越自我,走
成功的动力。在工作中,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,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,团结同志,关心学生,工作勤奋,乐于奉献,严于律己,受到了学生的喜爱,得到了同事的赞许,领导的信任。
一、深耕课堂,丰厚专业素养
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她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,同时个人也认真钻研,精益求精,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。为了更好站稳讲台,入校以来她积极参加多媒体课件大赛、说课比赛,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、方法,以期运用现代教学工具,拓宽知识视野,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,提高教学质量。为了提升把握教学改革动向,2017年她克服各种困难,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“高校教师国培训练班”并且荣获了“优秀学员”称号。她的课堂既有严谨的科学知识传授氛围,也有活泼的专业知识探讨环节;既有生动的销售案例分析,也有紧张的小组营销比赛。
二、关爱学生,引领学生成长
近年来,她除了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外,还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,她认为:“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,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。”课堂上,她经常结合营销案例给学生讲解,讲世界风云,一节课有时会自然联系到经济学、社会学。她说她最喜欢一句话是:“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更美好。”她要让德育教育渗透学生的心田,让他们拥有健康体格的同时,拥有健全的人格。本着对学生的关心、关爱的教育理念,她对
自己曾提过一个要求,在进入课堂的4周时间内,一定要记住班级至少2/3同学的姓名。走在校园里,当我们的学生给我们打招呼时,她能清楚的叫出同学的名字时,也能从他们的眼睛里感受到高兴,这是老师对他们的认同感。在课堂中,不用花名册就能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姓名时,她说她能从他们的眼睛里感受到温暖。在日常教学的“备、教、改”的各个环节中,2013年她获得公司讲课比赛优秀奖,2016年其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,2017年获得“教学质量优秀奖”。
三、不畏困难,助力学科发展
2012年,刚走上讲台两年的罗老师接到系里的工作安排,负责组织学生参加“娃哈哈”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。比赛从5月份启动一直持续到11月,从选拔学生、组织团队、申报方案、实地销售,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团队成员不断沟通、不断配合,她们团队成员以半年总销售业绩12.07万元打造了完美的营销方案,最终凭借出色的综合表现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了一等奖。这个销售金额可能在今天看来看似渺小,但每一元钱都是其团队成员凭借辛勤的汗水跑市场、做市调、进企业而获得的,并且带领学生们深刻体会营销专业必须学会学以致用的专业精神,通过自身的实践论证营销方案的“落地性”。
为了扩大公司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学生的专业的归属感,让学生在学科竞赛脱颖而出,她克服西校区的实验条件相对艰苦的困难,利用课余和周末的
时间,借用处于创业期的学生的计算机培训中心,对学生进行赛前的悉心指导,当时刚好处于孕期,为了公司和学生,不负艰辛,最终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这些年,通过罗老师坚持不懈带领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,2013年指导学生荣获学科竞赛二等奖、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连续指导学生荣获学科竞赛二等奖、三等奖。连续三届分别在2014年、2016年、2018年指导学生在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多次铜奖。
四、潜心钻研,提高科研能力
在其承担系里的教学副主任一职后,罗明老师更加明白身上的责任之重,于是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,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工作,努力做老师们的表率。平时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,她撰写了多篇论文,主持了多项省级、市级课题。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,还不遗余力地用心开展教学研究及科研工作。现主持2项省级课题,1项厅级课题,1项院级课题,现已结题1项厅级课题,1项院级课题。主编《 零售学》教材,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。为了提高本专业学生实践潜力,建立了多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实施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2017年获得公司首届“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”荣誉称号。
罗老师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,她的人生是有价值的,因为她用行动去诠释了“师者,所以为人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这一经典论述;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,因为她践行了“学高为师、德高为范”这一诺言。情系三尺讲台,无悔青春选择,她用她的爱心,赢得了学生的尊重。罗明老师将带着她的爱,带着她的“教师梦”继续行进在这平凡而神圣的“育人之旅”上。